区块链这一名词,已在各个领域出现,甚至各大公司也开始高薪招聘区块链技术人才,很多人还不太明白什么是区块链,那今天便给大家科普一下。
最直观的来讲,区块链就是一种技术,具体这个技术怎么操作,那您就得去巨推学院去学习啦,这是技术员的事儿,对普通人来说并不重要。一句话概括,如果互联网技术解决的是通讯问题的话,区块链技术解决的是信任问题。
咱们举个例子。
比如我和A赌NBA总冠军,我说是勇士,A说是骑士。但是A的赌品我深表怀疑,担心他输了赖账不给钱。没想到A反咬一口,还怀疑我的赌品不好,简直岂有此理!那咱俩就需要一个可信第三方来做公证人。我们可以各自出20块钱给我们都信得过的公证人来保管。如果届时勇士赢了,40块钱就归我。如果骑士赢了,40块钱就归A。总决赛系列终于结束了,公证人卷了巨款40元跑了…
人和人最基本的信任到哪里去了?
出于对人性堕落的失望,我和A决定使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这个价值40块钱真金白银的问题。办法是写一个”智能合约“来实现对赌。方法是这样的,我们先各自出20块钱打到一个”智能合约“的账户里,这个合约不被任何人控制,只被合约的代码控制。现在”智能合约“的账户上有了40块钱,我们开始运行智能合约。这个账户唯一会动账的可能就是获取比赛结果后,按照规则支付。我把代码给A看后,表示无异议。我们就把代码放到一个区块链上去运行。这个叫做”智能合约账号“的账户,事实上是一个无人信托,它只会按照代码去执行。等比赛结果出来了,代码一执行,谁都赖不了账。A再信不过我,我再信不过A,我们都能实现对赌。
别的行业先不说,金融行业里实在太多这样的需求要这样做。
比如私募基金协会出了个新八条,股票配资不让超过1:1了,赌场老油条们怎么办?吃惯优先利息的银行怎么办?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利用信托的办法。劣后资金比如5000万,要搞个1:3的杠杆,然后银行出优先资金1.5个亿,双方都把钱打入信托账户。这时候信托账户上就有2个亿了,然后再拿信托的名义去券商开户做交易。信托负责审核,如果产品的净值小于0.8了,那么平仓,银行本金和利息拿走,剩下的钱归劣后拿回去。如果净值很高,并且到期了,银行拿走本金和利息,剩下归劣后。信托是银行和劣后都认可的可信第三方,问题是这活不是白干的,信托要收管理费用的。如今一块信托牌照大概能卖好几十亿,这钱太好挣了。整个流程耗时耗财不说,千三的通道费管理费忍了,最关键的问题,如果信托公司出问题了呢?信托公司可不是都做无风险业务的,天天嚷嚷着要打破刚兑啥的,如果哪一天真出问题了咋办。托管账户在银行这里,银行也不是没倒闭的风险。要解决信任问题的办法恰恰是谁都不信。
咱们再写个智能合约。
往区块链上那么一放,一样实现这个效果,但你不用担心任何一个第三方违约或者倒闭,因为这里并没有第三方。或者说全世界都是你的第三方。具体的底层技术细节不是码农兄弟就别管了,就跟你不需要知道链路层通讯协议照样能打王者荣耀一样。好了,民间配资公司都可以洗洗睡了。标准优先劣后协议开源后,资金方自己可以打钱进智能合约,等劣后方打钱进去,填写个产品名称后就可以跑起来了。配资公司吃掉的利息差有多大,旧模式其实浪费的资源就有多大。比信托的通道费和管理费大多了。撇开费用不谈,想想债券代持的萝卜章事件吧,不信任任何第三方是何等的重要。
如果债券代持这笔业务是放在区块链上的话,那根本不可能有公章是伪造这种奇葩借口。因为区块链上的身份确认,是用高级加密算法的数字签名来实现的,不是地摊上私刻公章能做出来的。人类科技都发展到这水平了,还在用印章和笔迹来验证核实身份,这是何等奇怪之事。
说到中间人的浪费,莫过于保险公司了。保费里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你的钱都付给brokers和宏观的核心CBD地段大楼去了。更别说各种模糊抠字眼的不理赔条款了。
其实在区块链智能合约出现之前,金融行业里已经有个东西有点像智能合约。这东西叫信用证,是银行开具的。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用过支付宝。在淘宝上卖家担心发货了买家不付款,买家担心付款了,卖家不发货。那怎么办?买家先打钱给支付宝,然后支付宝收到钱后告诉卖家买家已经付款,发货收货完成后买家确认收货,支付宝放款给卖家。支付宝是淘宝交易的可信第三方。信用证是贸易过程中,银行充当可信第三方的角色。比如A公司要买B公司的货,是笔跨国贸易。A公司担心付钱给B公司货过不来,B公司担心发货了A迟迟不打款。于是,A公司给自己的银行打保证金让银行开具一张信用证给B的开户银行,信用证里写了只要海关数据显示货到了,我就会支付给你钱。如果条件迟迟不触发,那么银行会把保证金退还给客户。这里银行就是支付宝的角色。问题是如果跨国贸易对手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怎么办?信用不足怎么办?谁都别信谁的,大家用区块链技术做。根本不信任任何机构比任何机构要可信。如今,已经有大量的国际信用证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做了。
智能合约怎么写?相信大家已经有数了。供应链金融也是区块链技术应用得比较多的一个领域。放贷方要知道有没有真实上下游的交易,应收确权等等。谁都别信谁,上区块链,上下游把自己有没有发货有没有应付写上去。谁都别想赖账,明明白白的公开账本。放贷方就能做风险控制了。
上面说的主要是金融方面的应用,区块链技术能做的其他领域的应用还很多。比如房地产的确权工作,这比一纸地契要可靠,在一些法制程度比较差的地方在应用。还节约了房地产交易的费用,当然这不如打保证金去智能合约里那么牢靠。毕竟公开账本里明明白白就是你的地,地方军阀完全可以不认账。投票系统也是大的应用场景,不用担心“被代表”了。因为区块链上所有的信息都是靠数字签名来验证你的身份的,并且信息的一致性有保证,所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做到非常可信的投票体系。NasdQ交易所的区块链交易系统Linq就是个好例子,股票的股东在做投票的时候,谁有多少股谁就有多少个投票权,股东决议变得可信而高效。
区块链技术因为是跑在一个完全P2P的网络里的,完全不知道运行在网络里的哪里,拥有绝佳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所以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项目,利用这个做的保密通讯工具。每个人的身份通过数字签名技术验证,不需要根证书啥的。一个不需要中心化网络的加密通信信道,简直可以再造一个升级版暗网。版权也是个大的应用领域,版权的交易可以去中心。这样的场景在各行各业还有很多,区块链技术的价值还等待大家去挖掘。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合约的设计是区块链这个技术本身就自带的。先进个版本的bitcoin就是跑一个脚本来解锁一个加密数字货币的。
通俗一点地说,区块链是一个收录所有历史交易的总帐,每个区块中包含若干笔交易记录。如果说区块链是账本,那么区块就是账本的每一页。交易的细节都被记录在一个网络里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到的公开账簿上。
区块就是很多交易数据的集合,它被标记上时间戳和之前一个区块的独特标记。有效的区块获得全网络的共识认可以后会被追加到主区块链中。区块链是有包含交易信息的区块从后向前有序链接起来的数据结构。
大致就是这些了,现在网络上对区块链技术众说纷纭,但不得不说,如果区块链技术正真的适用起来,那肯定是相当有前景。广大网友如果对这方面有兴趣,可以去巨推学院看看,会有收获。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