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随着香港天际100上的数字倒数到0,维多利亚港的上空中盛开了灿烂的烟火,2017年也随着刹那的烟火成为了过去。
2017年是我作为产品经理的先进个年头,这一年的工作可以用“跌宕起伏”起伏来形容了,经我手的产品也有4、5个了,各种类型都有,死掉的、夭折的,也有上线并积累一定的用户量的、为团队带来盈利的产品。感觉这并不像一个先进年做产品的人经历的事情,但是也因为经历过这些,在这一年里收获颇多,虽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而在2017年结束之际,对自己踩过的坑与收获做一个总结。以下是我经历中深刻的学习到的:
- 体验很重要
- 产品规划与项目跟踪
- 在用户使用流程和数据中解决问题
- 演讲能力
- 用户调研
- 换位思考
我会从以上6个方面来总结一下这一年的学习收获。
体验很重要
1、友好的体验设计需要学习
在没有转行成为产品经理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就比较在意体验,可能自己是一个比较注重效率的人,所以在一些产品的使用中,能满足我的需求的、能提升效率的,并且可以让我不用怎么思考就能完成整个流程的产品,可以让我专注与自己的事情上,这样的产品就可以认为是体验良好。虽然自己知道要做良好的体验,但是实际要自己做的时候,确是另外一回事。
在去年年底,负责了一个web后台管理系统的开发,先进个版本2017年的春节前完成了,结果是可想而知了,产品延期。先进个版本流程不够顺畅,体验太差,毫无美感(当时团队还没有设计,直接按原型做的),不出所料,boss对我进行了狂怼,当时的打击确实是挺大的。
拿刚入行来说只是借口,自己确实对web的设计交互只懂得皮毛,所以新年回来的先进个任务就是做好优化版本的迭代工作。
为了填坑,我开始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web端产品的交互设计。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一门新知识的学习,最快的方法就是问有经验的人、然后就是上网阅读相关文章、再深入点的就是阅读书籍。
先问人,在微信产品群、QQ产品群上资讯一些产品前辈,他们提供了一些相关论坛的文章给我,如「网易用户体验中心」、「腾讯ISUX」、「设计达人」等,还推荐了相关书籍给我。根据前辈们提供的信息,先阅读体验相关的文章和博客,并做好总结。然后阅读《Don’t make me think》和《设计心理学》。
或许是因为在那段时间内专注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所以掌握的比较快,其中影响最深的是《Don’t make me think》这本书和“尼尔森十大交互原则”,而“尼尔森十大交互原则”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十个原则,但是几乎所有场景经过这十个原则的包装后,体验都变得更加友好。
后来就把新学习的交互体验的知识、规则融入到web端后台管理系统版本优化的思考中,重新设计了导航系统,并且每一个操作都优先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真正做到把用户当成“傻子”,从而顺利的完成了新版本迭代的体验优化工作。接下来就是UI设计了,当时由于团队还没有设计人员,…幸亏是后台管理系统,对设计的要求不那么高,自己之前接触过的UI设计,所以就顶上亲自设计了。
在第二个版本完成之后,首页有如下的对比:
新版本的迭代得到的客户的一致赞许,体验好了很多。或许是因为之前的版本体验太烂的缘故吧…
不管怎样,这次经历让我真正懂得了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每个功能、操作都能尽量减少用户思考,并且每次操作都要让用户有感知,让用户感觉到尊重。这次项目经历之后,我还深入了解了情感化设计、深究设计心理学,后续慢慢养成了一种习惯,也算是形成了一种“体验思维”的思维模式。
产品规划与进度跟踪
在今年年中的时候,公司上层根据自有的资源,打造一款资讯产品。刚开始是作为一个引流平台,所以在产品设计上与市面上的资讯产品没多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模式上,增加了一个用户任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阅读资讯、做任务还获得奖励进而兑换成人民币,积累到一定人民币之后可以进行提现操作,通过这种模式来吸引用户。
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了几个同类型的产品。由于产品模式相对成熟,初期的设计难度并不大,关键点在于如何将这些需求功能规划好,并确定优先级。由于boss那边的给出来的上线时间比较紧急,所以产品规划与进度跟踪变得尤为关键。
对于产品规划,之前阅读过《启示录》,记得书中说过,敏捷开发的版本迭代,有一个很好比喻,就是如果要造一辆汽车,使用敏捷开发就要先造一辆自行车,然后是摩托车,最后才到汽车,而不是直接到汽车。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