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党员日常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在社会利益和思想观念日趋多元的当下,加强党员教育,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廓清思想迷雾,淬炼党性信念,匡正价值引导,确保党员与党同心同德,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考验,也是党员教育职能部门不断思考的现实课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加速发展的社会,新媒体应用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党员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论界紧跟时代脉搏,切中党建热点,学者们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党的建设的研究呈现增量之势。新媒体环境下党的建设的研究成果,拓展了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向度,也必将对党的建设工作产生有益的指导作用。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水平,是我们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党的十八大秉承党的建设基本经验,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提出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的一系列新规定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称作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在十八届以来的中央全会和中纪委全会上多次强调,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理想信念和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2016年,全党范围内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党内教育。因此,在广大党员世界观、价值观受新媒体影响日益加深的客观情况下,必须深入研究新媒体与党员教育的有机结合,探寻进一步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之策。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代表性文献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展现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新机遇、新挑战和新举措,为客观评价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提供一个研究视角。
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培训总结如下:
一、新媒体与党员教育的不期而遇,改变了二者的存在状态,新媒体借助教育党员延伸了平台功能,党员教育面对新媒体开辟了新境界。理论界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新机遇研究,主要着墨于党员教育时空的拓展、教育主客体的互动和党员教育手段的增加上。

二、传统意义的党员教育手段单一,一般表现形式是各级党组织统一安排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主题党课培训、专题座谈会、形势政策报告会、党性教育实训课或者参观访问等,这些形式的党员教育突出了思想理论学习的特色,但也易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育效果发挥不够明显。新媒体在党员教育的运用,可以有效规避上述教育形式的不足,更有利于扩大党员教育面,加快信息更新速度,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聂晓愚、李海鹏特别指出,新媒体具有个性化和平民化的亲民特征,而且新媒体使用门槛低、操作便捷、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这些特点促使新媒体天然地成为“互联网+党员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想信念的传播能起到推动作用。
三、便捷顺达的交互性是新媒体具有的一大特点,有别于传统媒体的这个特点特别有利于党员教育主客体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吴荣军、蒋义刚认为,党员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改变了教育各方的状态和地位,“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可以达到平等相对、自然相处,深刻改变了传统党员教育“生”灌“硬”输的做法,特别是改变了处在受教育地位的客体对教育主体的居高临下感觉,这样能很好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作用。
四、新媒体自上世纪60年代末期发展至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别于传统报刊杂志的新媒体通过互动传播,传播主体和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新媒体时代给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带来了巨大机遇,也同样给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困境。理论界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新挑战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多样的信息来源对思想认知的冲击、便捷的信息传播对教育效果的消解、先进的网络手段对教育主体能力素质的挑战上。
五、理论界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新举措研究,有宏观和微观角度之别,也有对策和建议之分,观点主要集中表达于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权的把握、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对策、媒体自身转型应对上。